时间:2022-10-07 01:02:06 | 浏览:364
桃城区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县城亦称桃城。古桃城位于今日衡水安济桥地域,东起劳改队,老城区向西延至到人民公园南口。想当初,这里“为齐晋及畿南诸郡通达要道”,滏阳河流经南北、齐晋大道穿越东西,人称“水旱码头”,是一座文脉昌盛、经济繁荣的袖珍县城。
四方小城坐落在老城区东面,这里原属范家疃。
城内的东门口街称“育贤街”,建有文庙、桃城书院、育贤书院、城隍庙、亚圣庙、戏楼等,还建立有九道石牌坊;育贤书院的西邻一条南北街称“玉带街”,吉祥的寓意:学生科举高中居官,腰间跨上玉带,穿上朝服,面见皇上;北门口街称“丰登街”,住户多为农民,取此街名祈福连年丰收。
南门口街称“阜民街”,街名是《尚书》“阜成兆民”一词的简称,取其吉祥之意,当街立有三道石牌坊;南门口街的附街东小街称“惠民街”,街上房子整洁,读书人多,每年元宵节晚上,举办灯会,有猜谜、散发糖果等高雅活动;南门口的西小街称“咸和巷”,街的最西头建有观音堂,四周街民经常前来上香祈福,一派咸和景象。
西门口街称“西城街”,街道较短,房宅常被县衙租用,街上有一道石牌坊,清光绪年间在路南建有天主教堂,民国时期曾改名“西安街”;西门口街的“道口”以北称“马厂街”(今粮食市、自行车市一带),街面较长,南部为居民,北部是庙宇(俗称北大寺),建有宝云寺(清末又迁回旧城)、马神庙、关帝庙、土地祠,还建有县粮仓、县养济院等,街口建有一座石牌坊;“高家街”在西门口街“道口”以南。
县城西城门以外是桃城西关,为商埠区,西城门原名登瀛门,向西通向安济桥头的街道称“隆庆街”,原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乡耆徐廷募捐兴建的衡水大石桥落成,州府县官亲临桥头参加竣工仪式,百姓倾城出动,集结在从西城门到大石桥东头这一条街上,庆祝欢呼。知县严汝麟提议将这条街改名“隆庆街”以示纪念。分东隆庆街和西隆庆街,延续至今已达430多年。东隆庆街的道北曾开辟鸡市口市场,道南的义永巷为原镖局所在地。隆庆街街上原建有真武庙、药房、点心铺、糖房、酒坊、银号、粮店、书铺文具店、书局印刷,还有武馆镖局等。1945年日本投降,衡水县城解放,人民政府先后在这条街道上建立解放大戏院、群众文化馆、镇级衡水市政府、县供销合作联合社、联合诊所(河东医院前身)等单位。1948年,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来到衡水,视察了隆庆街上的供销合作联合社,并题写对联一副。民国年间东隆庆街改为隆庆镇;西隆庆街因一度成为蔬菜市场,所以改为菜市镇。1951年,建设局将真武庙拆除向北开辟出一条街道,取名“新建街”。
“集贤街”在安济桥东头路北,原称杜家街,自明代始,此街多“贤达”人士,杜氏、刘氏、蒋氏、王氏、周氏诸家早年均有读书做官之人,因此官府命名集贤街,此街在明清就建有晏公庙、右山书院,清末民初时期,建有集贤大戏楼(楼上雅座,楼下池座)、澡堂、说书馆、酒篓铺、酱菜园、留养局、警察局等,街口建有一道石牌坊;“篦子市”在安济桥东头路南,这里原为滏阳河码头,贸易繁忙,大小饭铺、缸碗店、煤炭场、酒坊,因以买卖篦子的最多而得名,篦子加工制造作坊以城南康洼村户为主体,街市上建有贞节牌坊一道。
“通商街”为明清时期最长最繁华的街道,商铺门店上百家,清末民初分为北仁、南华两条街;“北仁街”原为北通商街,清光绪年间,此街开办社学(学堂)取名“为仁”,由于口语之故,街民说成了“北仁”,此街也演变成北仁街了,街两旁,广厦店铺鳞次栉比,金银首饰、绫罗绸缎、铜器锡货、酒肆梨园、棋琴书画、茶什糕点、济世药房等,陈家胡同口建有陈氏石牌坊一道;“南华街”,为南通商街,商业门店多,民国初间,易名“南华街”,取繁华昌盛之意,街市建有酒坊饭馆、驿站客栈、银号当铺、笔墨纸砚等,街的南口建有城郭门(小城门)一座,名曰:“和商门”,门上又建有文昌阁,老百姓称“南阁(gǎo)”;“曹家街”为南华街的附街,又分大曹家街和小曹家街,街西口原来建有曹氏祠堂和土地庙。民国年间北仁街改为北仁镇、南华街改为南华镇、南阁外的张家村改为永宁镇。
“木厂街”分东木厂街和西木厂街,西木厂街直通河沿。明朝永乐十三年,衡水县城迁至范家疃,这条街便以做木工、修盖房屋,经营木材为主,并为滏河码头打造和修补木船等,木业商贸发达,并把木厂办进了京城。因为街上存有明代大官僚名臣李遵义、李时芬、杨惠、杨宜等旧居,并留下“明楼”、“廣鹤楼”一类著名古老建筑,所以,民国年间易名“明街”,分为东明街和西明街。与北仁、南华的十字街口建有杨氏石牌坊四道。
安济桥以西的东西长街是河西街,在明清时期,滹沱河每年汛期,流经深泽县、束鹿县(辛集市)改道向东南方向而来,泛滥洪水,波涛汹涌,从西北方向一直冲向河西街的街西口,向南流去,所以这条街起名“观澜街”。乾隆年间,滹沱河又改道向北流经安平县以后,观澜街西口看不到波澜了,又改名为“亲仁街”,据考证:清光绪十四年,衡水知县吴国栋,在西关城厢十条街道,创设“社学(学校)”十区,这十座社学的名字是:问仁、兴仁、求仁、为仁、成仁、安仁、近仁、止仁、得仁、亲仁,这十条街道分别是:问津、集贤、隆庆、北仁、东明、南华、永宁(张家村)、西明、阜丰、河西。因为河西街的亲仁社区最大,渐渐以“亲仁”为街名。亲仁街上高屋鳞鳞,建有关帝庙、戏楼、酒坊、药房、茶庄、酱园等,街的西口也建有城郭门,名曰“观澜门”,上有文昌阁,俗称“西阁(gǎo)”。
“问津街”——“问津”一词,原指探寻渡口,后比喻探问情况。清顺治年间以前,衡水石桥下漳河(滏阳河)的中心航道偏东,所以,河西岸有大片河滩地,船舶多数靠西岸码头停泊、装卸物资。临近河边的住户大都是外来打工的搬运夫、长短工、小手工业者、游民等集居在一起,形成一条南北街,明末有一位知县为街名书曰“问津”(意在关怀他们,不可无人问津)一直延续至今,问津街北口,也建有城郭门,命名“通济门”,上有文昌阁,俗称“北阁(gǎo)”。问津街南头路西有一条“贡士胡同”,亦称杜家街,均为豪宅。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彭宝辉
校对:贾扬阳
桃城区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县城亦称桃城。古桃城位于今日衡水安济桥地域,东起劳改队,老城区向西延至到人民公园南口。想当初,这里“为齐晋及畿南诸郡通达要道”,滏阳河流经南北、齐晋大道穿越东西,人称“水旱码头”,是一座文脉昌盛、经济繁荣的袖珍县城
桃城区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县城亦称桃城。古桃城位于今日衡水安济桥地域,东起劳改队,老城区向西延至到人民公园南口。想当初,这里“为齐晋及畿南诸郡通达要道”,滏阳河流经南北、齐晋大道穿越东西,人称“水旱码头”,是一座文脉昌盛、经济繁荣的袖珍县城
介休绵山。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了介绍山西省晋中市的报道,讲述了介休绵山和榆次老城背后的历史故事。报道指出,距离晋中介休市区20公里的绵山,最高海拔2571公尺,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道观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仅仅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时间才走完的城镇化道路,这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七普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
【青岛新闻网独家】(记者 宋波鸿)近日,位于青岛历史城区核心地段,拥有百年历史的“三江里”老里院正式对外开放,并进行试运营,一场鲜活有趣的热闹市集在这里展开,而这也是“三江里”在经过历史城区保护修复后的首次全新亮相。作为市南区城市更新项目的
央视聚焦洛阳老城!《古城新韵 幸福老城》10月5日、6日亮相央视小伙伴们,你看了没?一座老城区,半部洛阳史作为河南省洛阳市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老城区建成时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城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历
璀璨的洛邑古城 (老城区委宣传部提供)4月16日至20日,老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老城区十届一次会议召开。大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和区监察委主任、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
日前,山海关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两会相继召开。该区全面梳理问题,抢抓重大机遇,科学确立“三年打基础,脱困境;两年求突破,增实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全区上下提振士气,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努力探寻一条符合山海关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该
榆次老城是新建的一座老城,有新有旧,经过了拆迁、经过了修建,经过了开发,如今,成为人们的一个旅游、休闲、影视拍摄基地。曾经在榆次工作过,感受过榆次老城的春夏秋冬。01榆次老城的历史。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榆次古
去年以来,衡水市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首届“文化衡水 多彩周末”系列惠民演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2020年京津冀群众书画作品展……尤其是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在衡水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能够
近日,河北省正式公布2020年度全省文化产业十大项目评选结果,其中衡水市冀州区申报的衡水旺明游乐设备有限公司水上游乐设备生产项目榜上有名,这是继河北旭晨晟世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数码相纸生产基地文化产业项目、河北天鸿游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游
河北新闻网讯(杨林)为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展示和弘扬冀州文化内涵,提高冀州的文化品位,近日,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老城区12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图为供销合作社旧址。这些历史建筑,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承载
冀州区老城区历史建筑,位于县城区西北角,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大多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其建筑风貌、时代特征明显,部分建筑用古城墙砖建造,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也是冀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承载着
8月22日,在位于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大中街、文化街等处,街巷墙壁上的二十四孝故事浮雕壁画、代表各种豫剧角色的街头涂鸦、展示中医文化的“老字号”店铺……丰富多彩的老城历史文化元素吸引游客驻足。据了解,老城区东南隅街道辖区历史文化街巷集中,
清晨,当“遇见·梧”疏朗斑驳的枝叶透过第一缕阳光;早起的人们走过四季光影“24节气街区”的长墙;戴着红领巾的少年穿过坤中巷“时光隧道”轻轻放下今天的猫粮,皇城书坊的来客衣袖边的风吹过门前铃铛声响……这些解放门老城区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